一、大数据对保险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
近几年,保险行业正好踩在了两个风口上:一是“互联网+”风口下,不仅将传统保险业务覆盖到互联网领域,也正在推动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的变革;二是保险经济的新风口——“大数据+”,保险的行业特征决定其与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,有着最直接的动力做大数据营销。面对转型和挑战,大数据对保险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。
保险行业大数据战略

如上图所示,保险行业大数据战略:一是对传统的产险、寿险和资管等业务进行发现、提升、改造甚至颠覆;二是要驱动、创造和孵化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业务模式和商业形态。
二、“互联网+保险”和“保险+互联网”
2015年成为保险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爆发年。2015年7月,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出台,不久之后,行业便迎来首份互联网金融分类监管细则——《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》的落地。截至2015年末,已有61家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,当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较上年增长3.15倍。
到了2016年,互联网保险进入发展快车道,专业化趋势加剧。据了解,国内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中国平安合作成立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之后,百度也牵手安联保险、高瓴资本发起设立百安保险,京东则宣布将保险作为第六大业务板块并入京东金融体系。
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发展很快,互联网保险收入已经占总体保费收入的9.2%。并且,互联网保险保费中的90%是在第三方平台成交的,可见第三方互联网保险平台发展势头很猛。
一方面是传统保险机构转型互联网,另一方面是互联网保险平台对传统保险的冲击,两股势力都在壮大,未来拼的就是谁能跑得更快。
三、保险业如何玩转大数据?
保险行业利用大数据可以实现互联网获客、精准营销、大数据风控、客户管理、运营优化、非现场稽核等领域。
保险行业大数据应用示例,如下图。

场景一:精准营销
电销精准营销,采用多个模型组合,利用目前互联网行业较为流行的先进数据挖掘方法,座席销售成功率显著提升。

场景二:UBI车险
通过发放上万个车载设备,设备月在线率、APP月活率均在80%以上,平均日数据传输量数百万条。通过采集到的车辆行驶信息,建立驾驶行为评分模型和UBI车辆定价模型,应用于未来的产品定价和个性化、差异化服务场景中。
UBI车险让实时风险评估与精准定价成为可能,保险公司可以主动选择低风险驾驶者,减少理赔管理并主动预防理赔事故的发生。另外,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有助于保险公司打造特色,获取增值收益。

场景三:车险理赔热力图
通过地图动态展示客户出险地址信息,实现对车险出险地的实时热力监控,定损和查勘资源的合理配置,并提前对客户出行进行风险提醒。

场景四:关系圈分析
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保险参与人关系网,并为业务拓展、客户营销、欺诈识别等建立基础数据,未来可用于客户关系洞察、业务集中度分析、网络关键人分析、理赔欺诈识别、内部稽核监察等众多应用场景。

场景五:客户线上行为分析
对互联网用户线上行为数据收集、清洗、挖掘,分析用户线上行为数据,丰富客户画像、提升运营管理水平、优化客户服务体验、挖掘销售机会,为客户脱媒、客户直通、客户互动提供系统服务和数据支持。

场景六:实时保费查询
为保险总公司以及各分支机构提供高时效性的核保保费统计结果,提供以近实时的查询方式获得业务经营的最新进展和洞察;并支持分时段查询各级机构的合计保费、区间保费、出单人数、未出单人数,以及各级机构的人员,车商,团队的数据。

四、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实践,具体怎么做?
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实践和应用,可从四个层面多层次展开,如下图所示:

第一层次是数据支撑业务。即通过传统的商业智能工具和数据分析技术,实现数理统计、数据分析、KPI报表、监管报送等功能。
往上一层,数据进一步驱动业务。即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建模能力,实现预测分析、定价模型、交叉销售、大数据催收,以及决策支持等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大数据技术,进行语音分析和情绪识别,利用OCR证件识别技术,提高承保、理赔效率。
再上升到数据创新业务。利用大数据来创新业务,比如在寿险领域,以前“堆人”的销售模式弊端是员工离职会造成客户流失,而保险机构可以向互联网公司学习,通过“脱媒互动”可以更好地粘住客户;再比如对恶劣天气下老人摔跤这种特定场景的保险,以及带病体的保险服务,通过健康管理可以降低出险概率和出险损失,这也是未来大健康领域可以尝试的方向。
最高一层是数据创造业务。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业务模式和商业形态,通过数据孵化企业,生产各种数据产品,使数据部门成为利润中心。
结语
在当下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下,保险行业的新应用及新的商业模式未来想象空间将会无限,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才刚刚开始。大数据在保险行业最重要的应用是营销和风控。开发出创新的、有影响力的“数据产品”,才最为关键。通过数据产品,驱动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业务模式。
相关链接: